公司是从事木材干燥设备研究、开发、制造和营销的化科技企业。紧跟币场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,并结合我厂的实践经验,不断开发和完善产品。木材干燥设备的干燥要求有以下六个方面:
1、木材干燥设备干燥阶段:根据工艺基准要求操作,保温阶段要防止温度波动,基准阶段调整时也要防止升温过快;
2、根据不同树种和厚度确定预热温度,一般预热起始温度不超过45℃,多数低于40℃,预热时一定要让木材热透才能进入干燥阶段,必要时可以喷蒸汽;
3、中间处理:中间处理就是向窑内喷蒸汽,调节窑内空气的湿度。干燥过程中要观察和记录木材水分变化的速度,操作人员应进入窑内观察木材表面是否发生开裂和变形情况,如过发生一定要进行记录并做好标志,根据木材水分下降和木材表面发生的变化情况及时向窑内喷入蒸汽,喷蒸汽要保证时间,但也不能过长,一般为一厘米板厚2.0h,中间处理温度和该基准阶段要求的一致,相对湿度比该阶段平衡含水率高5~8%的相对湿度,中间处理的次数可根据需要及时进行;
红外线是一种热射线。用红外辐射元件产生的红外线直接照射木材,使之加热、脱水的方法称为红外线干燥。在木材工业中,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主要用于木制品表面涂层及单板、薄木料的干燥。
红外线的波长为0.76-1000µm,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。按其波长又可分为两部分:波长小于2.5µm,离红色光较近的称为近红外线;波长大于2.5µm,离红色光较远的称为远红外线。
红外线具有光线的基本特征,当它辐射到达物体表面时,将出现吸收、反射和透射等现象。物体吸收、反射和透射红外线的程度与红外线的波长,物体本身的特性及形状有关。绝大多数有机物及水分对红外线都有很强的吸收,产生吸收共振,使分子运动加剧,温度迅速提高,引起水分蒸发。由于远红外线的加热效果优于近红外线,生产上采用远红外线干燥技术居多
中国是世界上应用人参,并早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。
商周时代产生的甲骨文为古老。从《甲骨文合集》中查到刻在甲面的“参”字,图1-1中编号为17600、17601两枚甲片的拓片,载于郭沫若主编、胡厚宣总编辑的《甲骨文合集》第六册2391页(中华书局1979年12月版)。
在近代问世的甲骨文代表作《殷虚书契前编》七卷二十五页第四片(简称.二五.四)上刻有“参”字(图1-2)。此字在徐中舒主编的《汉语大字典》和《汉语古文字字形》两书中均有收载。现代大型汉字工具载的甲骨文上的“参”字,如图1-3所示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海鲜烘干箱价格的金龙烘干于2025/2/20 12:52:41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taian.mf1288.com/jinlonghonggan-2842414159.html